5年医保改革群众就医减负超5000亿元

来源:中国经济网 时间:2023-05-24 11:42  阅读量:12522   

“自组建以来,全国医保系统紧紧围绕‘解除全体人民的疾病医疗后顾之忧’的重大政治使命,攻坚克难推进体制机制变革,推动我国医保事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5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 着力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为题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胡静林说。

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5年来,我们坚持稳字当头,健全世界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胡静林说,2018年~2022年,全国人口参保率稳定在95%左右。财政每年对居民参保缴费人均补助标准从490元增长至610元。仅2022年,财政补助总额就达6000亿元。

医保基金是老百姓“救命钱”,国家医保局通过系列改革措施,建立了“群众享实惠、基金保安全、医院获发展、企业得成长”的多赢局面。

累计为患者减负超5000亿元

发布会上,曾70万元一针的天价药诺西那生钠再次被提及,将其纳入医保的“灵魂砍价”让众多网友记忆犹新。随着这个药进入医保,罕见病脊髓性肌萎缩症的患者终于结束了有药用不起的绝望生活。

胡静林说:“5年来,我们坚持惠民为本,着力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加快医保谈判节奏,推动卡瑞利珠单抗、诺西那生钠等一大批独家品种的抗癌药、罕见病用药以适宜价格纳入医保,加上报销后累计为患者减负超5000亿元,帮助数千万身患重症的患者和他们的家庭重燃生活希望。”

对于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来说,医保的利好还在继续。3月1日,最新版的医保药品目录落地实施,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另外一种药利司扑兰也被纳入其中,其价格从此前的每瓶6.38万元降到了每瓶3780元。

5年的时间,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从因为太贵没有能用得起的药变成了有药可选。除了这两种药以外,国家医保局共组织集采了333种药品,平均降价超50%,集采心脏支架、人工关节等8种高值医用耗材平均降价超80%。

在降低老百姓用药费用的同时,还让新药更快惠及患者。国家医保局副局长李滔表示,超过80%的新药能够在上市两年内纳入医保。2022年目录调整新增的108个谈判和竞价药品中,有105个是近5年上市的新药,相当一部分药品实现了当年获批、当年纳入医保目录。

5年来,医保目录累计新增了618种药品,涵盖了新冠病毒感染、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罕见病、儿童用药等临床治疗领域,大量新机制、新靶点药物被纳入了目录范围。

此外,国家医保局改革居民慢性病保障方式,将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纳入居民医保保障范围,惠及1.4亿慢病居民。持续打通异地就医瓶颈,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规模由2018年的131.8万人次增长到2022年的3812.35万人次。

逐步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医保基金中的生育保险在这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李滔介绍,生育保险覆盖用人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用于支付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待遇。2022年,全国参加生育保险2.4亿人,生育保险待遇支出891亿元。

“生育保险通过发挥社会保险的互助共济作用,将单个用人单位因雇佣女职工产生的生育相关费用支出在全体用人单位间分担,均衡了用人单位的用工成本,减轻了用人单位雇佣女职工的顾虑,对消除就业性别歧视具有重要意义。”李滔说。

李滔还表示,国家医保局正在指导地方综合考虑基金可承受能力、相关技术规范性等因素,逐步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按程序纳入基金支付范围,并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生育保险覆盖范围。

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数达1.69亿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9亿,195万人享受保险待遇,累计支出基金624亿元,年人均支出1.4万元。

据了解,我国从2016年开始在15个城市统一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国家医保局成立后,已将试点范围扩大到49个城市。试点地区的服务机构达到7600家。护理人员数从原来的3万多人增加到33万人。

胡静林表示,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社会保险体系补短板的重大制度安排。2022年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8亿,占比19.8%,我国即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失能老年人人数不断增长,长期护理保障问题也逐步成为社会焦点。

接下来,国家医保局在总结提炼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着力研究完善制度建设总体目标和远景规划。胡静林解释说,总的方向是统一制度定位和框架,统一政策标准,规范管理运行,推动形成适应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