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5%预期目标有望顺利实现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3-11-10 04:39  阅读量:19309   

11月8日,在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潘功胜发表讲话。会上,他谈及了货币政策、人民币汇率等多个热点话题,并回应了各界高度关注的中小金融机构、房地产金融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指路后续重点方向。

全年5%预期目标有望顺利实现

经济增长

5%已经是不低的速度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速5.2%,全年5%的预期目标有望顺利实现,前天我会见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来中国进行经济金融磋商访问的代表团,他们最新的预测认为2023年中国经济将增长5.4%,这个增速在全球大型经济体中保持领先。”潘功胜称,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持续释放,近期经济增长动能增强,生产消费稳步回升,就业物价总体改善,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主要经济指标向好。经济转型持续推进,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3%,有条件继续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和物价平稳运行。

观察中国的经济增长需要注意两个视角。潘功胜进一步称,一是基数规模。我国GDP总量已超120万亿元人民币,在大基数的背景下,5%的增长已经是一个不低的速度;二是需要平衡好经济增速和增长的质量及可持续性。我国经济需要合理的增速,但更重要的是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比追求高增长速度更加重要。

会上,潘功胜也介绍了今年以来货币政策的表现。今年以来,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统筹运用总量与结构、数量与价格工具,有力有效地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3月、9月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中长期资金超过1万亿元;6月、8月两次降低政策利率,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等市场利率持续下行。

8月,推出房地产金融“政策包”,调降首付比、房贷利率下限,完善二套房认定标准;指导商业银行调整存量房贷利率,居民家庭每年节省支出约1700亿元,惠及约5000万户家庭、1.5亿人。两次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延长实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6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潘功胜表示,目前,货币信贷总量保持合理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企业贷款利率处于较低水平,为经济恢复发展提供了有力有效的支持。

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平衡好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关系,为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维护国际收支平衡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货币政策在延续稳健态势、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灵活把握信贷投放节奏等工作的同时,也将聚焦合理适度、有进有退,保持定向发力、精准发力、持续发力、协同发力,搞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乘势而上,继续为经济向上向好、加快经济良性循环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人民币汇率

坚决防范超调风险

对于近期市场高度关注的人民币汇率,潘功胜也进行了回应。

今年以来,美元利率水平高企,全球避险情绪上升,推动美元指数升至2003年以来较高水平,带动非美元货币对美元集体贬值。得益于国内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基本稳定,对非美元货币有所升值。

从数据来看,下半年以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汇率指数上涨2%,人民币对美元小幅贬值0.3%,对欧元、英镑、日元分别升值1.5%、2.1%、3.7%。国际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此轮加息接近尾声,美元持续升值的动能减弱。

潘功胜指出,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有效发挥汇率的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同时,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防止形成单边一致性预期并自我强化。

潘功胜称,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外汇市场的市场参与主体更加成熟,交易行为更加理性,市场运行更有韧性。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作为外汇市场的监管者,在面对市场变化时更加从容,经验更加丰富。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维护外汇市场的稳定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谈及人民币汇率下一阶段走势,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汇率的核心仍在于基本面,市场对于未来经济预期转暖,叠加美联储加息周期进入尾声,国内宏观政策助力经济基本面修复的实际情况,将对人民币形成坚实支撑。后续,人民币汇率将保持在合理区间内波动。

房地产市场调整

对金融体系的外溢影响总体可控

当前,我国金融体系整体稳健,金融风险可控,金融机构整体健康,金融市场平稳运行。此次讲话中,针对各方面比较关心的中小金融机构、房地产金融和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潘功胜也进行了表态。

关于房地产金融风险,潘功胜指出,我国房地产市场经过20多年的长周期繁荣,正在进行重大转型并寻找新的均衡点。住房需求的中枢水平、住房市场交易结构以及业务模式都正在进行深刻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房地产市场转型带来了一定挑战,同时也蕴含了新的发展机遇。我国城镇化仍处于发展阶段,新市民规模较大,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有很大潜力,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发展具有坚实基础。

行业发展长周期繁荣背景下,部分房地产企业长期“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经营,资产负债快速扩张,叠加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疫情冲击等,以恒大为代表的企业风险显性化并向行业扩散。

近三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金融部门配合从供需两端综合施策,改善行业融资性和经营性现金流,优化调整房地产金融政策,包括出台“金融16条”,设立保交楼专项借款,调整首付比、按揭贷款利率等宏观审慎金融政策。随着经济回升向好,加上房地产政策效果显现以及市场的自身修复,8月以来,房地产市场成交总体改善。

“目前,房地产相关贷款占银行贷款余额的23%,其中约80%为个人住房贷款,一直以来,在中国,我们实行非常审慎的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房地产市场调整对金融体系的外溢影响总体可控。”潘功胜说道,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积极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做好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弱化房地产市场风险水平,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外溢。

同时,还将引导金融机构保持房地产信贷、债券等重点融资渠道稳定,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为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体系,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此外,围绕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潘功胜表示,我国高风险金融机构无论是数量还是资产规模在金融系统的占比都非常小。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化险,高风险中小银行数量已经较峰值下降一半。少数高风险机构相对集中的省份正在制定实施中小银行改革化险方案,进一步压降高风险机构数量和风险水平。中国人民银行将会同有关部门,完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与防控体系,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提升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早期纠正工作的标准化和权威性。

另外,关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来看,我国政府的债务水平在国际上处于中游偏下水平,中央政府债务负担较轻。“地方政府债务有两个特点。一是主要用于基础设施投资,一般有实物资产支持,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好的正外部性。二是大部分地方政府债务主要集中于经济规模较大、经济增长较快的省份,他们有能力自行化解债务。”潘功胜提到。

金融改革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

会上,潘功胜表示,要加快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完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

同时,推动金融机构体系在规模、结构、区域布局上更加合理。强化债券市场制度建设,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统筹,提高债券市场市场化定价能力和市场韧性。完善广泛覆盖、高效安全的现代支付体系。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推进中国征信市场发展。

此外,推动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促进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做好中美、中欧金融工作组工作,务实推进国际金融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经济金融治理。

“企业全球化是提高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和全球竞争力、更好服务于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重大战略举措。”北京金融街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工商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周月秋指出,“尽管当今世界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但我们仍然坚信,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不可逆转,而金融必将在企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发挥重大助力,助力一流企业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着力点和可靠切入点。”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