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数广告主选择移动游戏投放:数字营销会是游戏产业的新营收机会吗?
2022年以来,受经济形势和疫情后玩家流失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游戏市场一度陷入负增长周期,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游戏出海的增长趋势。
2023年12月,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游戏工委主任委员张毅君在中国游戏产业年会大会上发布了《2023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报告指出2023年中国自研产品海外实销收入163.66亿美元,同比下降5.65%。
市场低迷的大环境,一方面要求出海游戏企业进一步打磨出海产品质量,调整发行策略;另一方面也使得游戏内购之外的其他变现模式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
近日,广告科技公司PubMatic发布了面向亚太区应用内广告趋势的《品牌广告与移动游戏:品牌广告支出转向游戏领域对发行商而言意义何在》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当前在营销策略中纳入应用内广告的营销人员中,有52%也在移动游戏内进行广告投放,且这些广告主的实践证明,游戏内广告有助于触达更广泛的目标受众并与其建立正向连接。
动作游戏更受广告主青睐
“从移动游戏渗透率上看,全球的互联网用户中已有2/3左右是游戏玩家,移动游戏正成为广告主投放的必经渠道。” PubMatic大中华区和韩国业务负责人王宗博向记者表示,目前已有超过一半广告主将移动游戏纳入广告预算的投放选择中,且该比例仍在不断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在行业的普遍认知中,益智休闲类游戏因其相对较小的体量与题材特性,往往更易于获得广告主的青睐。但本次发布的报告则指出,从营销人员在投放端的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更大比例的广告投放实际流向了以动作为导向的游戏,例如角色扮演、模拟经营、射击等类型的游戏中。
其背后的逻辑亦不难理解,相较于前者,动作导向的游戏往往沉浸感更强、用户粘性更高且标签鲜明,因而投放于其中的广告如果与游戏本身内容契合,往往能够带来更高的转化率。
另一方面,这也并不意味着益智类、休闲类游戏在竞争中毫无优势,显著的玩家体量就是其难以被替代的特征。三方数据显示,在所有设备终端最热门的游戏类型中,益智类与消除类以25%与23%的玩家占比高居第一与第三。
同时,益智类、消除类游戏的受众中,具备高消费能力的年长玩家和女性玩家群体,与很多广告主的目标受众高度重合,如果能够规划好投放方案,能够有效拓宽广告主触达的用户类型。
从具体的广告类型来看,相较于以提高品牌知名度或品牌信誉度为主要目标的品牌广告,当前游戏应用中的广告投放类型仍以力求吸引潜在客户或促成销售、提高消费者参与度、网络流量或应用下载量的效果类广告为主。但报告亦指出,尽管如此,品牌知名度提升亦是应用内广告的主要趋势。在日本、韩国与新加坡市场,分别有92%、75%与75%的营销人员认为,广告投放的最大益处在于提升品牌知名度。
“而移动应用广告能够对品牌影响力带来积极影响的前提在于,发行商需要保障一个契合品牌的应用环境。” 王宗博表示。
营销投放需关注渠道契合度
所谓与应用环境的契合度,本质上即是广告主的投放内容与投放渠道间的契合度,而移动游戏由于本身类型、用户特征的多样性,投放策略与其细分用户喜好之间存在错位,以致转化效果不理想,是当前营销者选择游戏投放渠道面临的主要挑战。
报告指出,分别有48%与38%的营销商不选择游戏渠道投放广告的原因在于“不符合公司/品牌价值”和“目标受众与游戏玩家不一致”。
此外,主流平台不断加码的隐私政策也使得广告商捕捉用户特征,实现精准投放的难度大大提升。2021年,苹果开始推行应用跟踪透明框架,要求开发者明确征得用户同意,才能使用用户设备的广告标识符;今年一月,谷歌开始试水取消Chrome浏览器用户的第三方Cookie跟踪。
PubMatic全球移动业务副总裁彭慧姗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坦言,随着隐私政策管制收紧,很多游戏开发者,尤其是休闲游戏开发者都感觉到变现收入受到了影响。
在可预见只能依赖于一方或三方数据的背景下,广告主需要及时调整策略,采用通过上下文定向或受众群定向数据等方式触达用户。如何尽可能提升投放内容与渠道的契合度,面向复杂的数字营销环境选择更能触达目标受众的投放策略,是广告主和开发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效果广告当前仍是移动游戏投放的主流,但随着品牌广告在数字营销领域愈加受到重视,前文所提到的RPG游戏获得广告主青睐即是这一变化的表现之一,这也给游戏渠道的变现增量带来了空间。
他进一步指出,对于有意在移动游戏中投放品牌广告的广告主而言,一方面需要寻求透明、优质的广告技术服务,采用科学的行业指标衡量投放成果,定制与品牌相关的受众;另一方面,也要关注过往未得到充分关注的游戏渠道,或许部分面向特定领域的游戏,恰能为广告主带来此前并未触达的用户群。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