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光势能董事长赵学文:HJT将在2026年下半年夺到“定价之锚”
当眼下光伏电池技术之争逐渐演变为TOPCon、HJT以及BC “三雄争霸”的局面时,HJT企业该如何突围?
对于这一问题,安徽光势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学文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异质结具有潜龙的潜质,但两三年内异质结的产能不能完全撑起光伏供给这片天空。”
事实上,技术之争即是市场之争。近两年,TOPCon技术的快速量产,使其在N型技术迭代中具备了领跑之势。而HJT、BC等其他晶硅技术,亦展现出了追赶之姿。2023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超过216GW,再度刷新历史新高。面对巨大的市场份额,没有哪一种技术路线可以独占。
虽然是国内HJT领域的新秀企业,但光势能的起点并不低:该企业2023年官宣于安徽合肥庐江投建10.8GW异质结叠层电池组件项目,一期3.6GW规模已于近日投产。
赵学文是光伏行业的老兵。公众对于他的认知,多是基于其此前参与创办的宁波江北宜则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于2020年被隆基绿能所收购。如今,他是HJT技术的拥趸。“该项目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从一开始就认定了HJT,因为HJT技术不但理论效率空间更高、工艺流程最短,其降本路线也更加清晰。”
转化效率及成本,是光伏产业技术升级迭代过程中的永恒话题。
这一年来,TOPCon和HJT技术路线谁是主流之争的话题一度繁盛,业内甚至流行了“TOPCon赢在当下,HJT赢在未来”的声浪。不过,赵学文深知,更快降本是实现HJT技术尽快走向市场并与TOPCon“一战”的核心逻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最近两年里,HJT企业陆续推出了双面微晶、光转膜、薄片化、银包铜以及0BB等提效降本方案。如何减少银浆用量,是影响HJT降本进程的重要环节。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截至目前,双面微晶、双面银包铜、110μm薄片化、0BB这四项技术已经同时被应用在量产线上。尤其是单瓦银浆耗量,下降进程明显。“目前HJT每瓦银浆耗量已经来到了14mg水平。”赵学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下一步银用量很快便会达成每瓦10mg的水平。
天风证券在2023年三季度曾调研过一组数据,反映出降低银耗为何是HJT降本最为迫切的环节。数据显示,在银浆成本方面,PERC、TOPCon每瓦为0.053元、0.064元,而HJT是0.117元。而利用银包铜技术后,HJT每瓦的成本将有望降至0.052元,潜力巨大。“银包铜可以说是‘救’了HJT。”赵学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据悉,银包铜浆料是一种低温工艺浆料,该方案仅适用于HJT技术。
效率领先且提效空间大,随着降本路线愈发清晰,不少HJT企业具备了与其他技术力拼的信心。赵学文将之称为“夺锚之战”——当HJT的成本降到足够程度时,其将具备主动定价的能力。
在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交流过程中,赵学文表示对于整个HJT技术而言,这个夺锚的时间点预计出现在2026年,但就其自身而言,他希望把这个时间点提前。
“我们的目标是力争在今年二三季度就能实现全成本低于TOPCon技术。”赵学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