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知名机构解读:“千亿级”香港互认基金扩容提速
监管部门松绑香港互认基金。
6月14日,中国证监会就《香港互认基金管理规定》公开征求意见(以下简称“征求意见”)。
此次规则修订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互认基金客地销售比例限制由50%放宽至80%;二是允许香港互认基金投资管理职能转授予与管理人同集团的海外资产管理机构。
一家基金公司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们销售的香港互认基金挺受欢迎,从月度动态数据来看,大多数时间在内地销售比例50%都用满了。此次放宽基金内地销售比例至80%,可以满足内地更多投资人的海外投资需求。”
放宽内地销售比例至80%
香港互认基金要在内地销售需要满足多个条件:成立1年以上、资产规模不低于2亿元;在香港注册及经营,最近三年或成立以来无重大惩罚;不以内地市场为主要投资方向,内地销售比例限制50%。
以往香港互认基金面向内地投资者销售规模占总资产比例不得高于50%,当销售比例接近规定的50%时,基金管理公司须立即以书面形式通知监管机构,并采取暂停申购或公平安排分摊申购订单等必要措施进行控制。甚至当互认基金在香港市场遭遇大额赎回而导致被动超过比例限制,该基金也需暂停在对方市场销售。
此次征求意见将香港互认基金在内地销售比例限制由50%放宽至80%,这无疑将利好香港互认基金在内地的销售。
“我们销售的香港互认基金挺受欢迎,从月度动态数据来看,大多数时间在内地销售比例50%都用满了。”一家基金公司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对此,易方达基金表示,香港互认基金在内地销售比例限制由50%放宽至80%后,部分已达到50%比例的香港互认基金将可以重新向内地投资者开放申购,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互认基金规模、扩展互认基金业务发展空间,更好地满足内地投资者跨境理财需求。
摩根资产管理也指出,在原有客地销售比例上限为50%的情况下,互认基金可能因接近比例上限而暂停申购,使得部分具有长期配置价值且业绩稳定的产品在客地销售受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投资者对于此类产品的有效配置。客地销售比例限制的放宽极大缓解了前述情形。
汇丰晋信基金分析,“北上互认基金累计销售规模已近1000亿。此次进一步放宽互认基金销售比例之后,有望将北上基金的可销售规模进一步扩大,有望更好地满足内地居民出海投资和多元化资产配置的需求。”
放松投资管理职能授权限制
本次征求意见允许基金投资管理职能转授给同集团、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资质金融机构,但要求所在地限于“已与中国证监会签署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并保持有效监管合作关系的国家或地区”。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此前,香港基金管理人不能将投资管理职能转授权给在香港之外运营的投资机构,这意味着互认基金的投资管理需由香港本地团队承担,但受限于地区因素,香港本地团队的研究范围多数仍是以香港市场为核心,辐射亚太区域,难以做到真正的全球资产配置。即使资管机构已在香港部署了持资产管理牌照的分支机构,以香港本地团队去投资欧美市场也缺乏专业研究支持,不利于投资业绩表现。
事实上,目前近40只香港互认基金中,仅有中银香港环球股、摩根国际债券等少数基金的投资策略明确表示投资于全球市场,其他投资主要专注于中国或亚太。总体来看,目前已注册的香港互认基金中,接近半数以投资大中华区资产为主,其余半数投资于美国、日本、韩国、印尼、印度等地。
兴业证券指出,经此修订后,基金管理人可以将投资管理职能转售给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集团关联方,同时,有次管理人/副管理人/投资管理人设置的香港基金,也将有机会申请北上基金互认。这将利好在海外市场拥有充分投研布局的国际资管机构,有助于丰富香港基金互认产品。
此外,征求意见放宽投资管理职能,为香港互认基金管理人,特别是在主要海外市场已有充分布局的国际资管机构带来利好,可纳入香港互认基金候选名单的基金数量有望大幅增加,有望为境内投资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投资策略。
对此,汇丰晋信基金指出,香港拥有非常多的跨国金融机构,这些跨国金融机构所发行的公募基金产品,尤其是那些投资海外市场的产品,往往会由这些金融机构的海外分支机构或所投市场所在地团队进行管理。这使得在原有的互认基金监管框架下,这部分产品无法被纳入互认基金的范畴。此次放宽对基金管理职能所在地的要求,有望使得更多优质的全球策略产品被纳入互认基金范畴,使得内地投资者能够在产品、策略和投资区域上拥有更为丰富的选择。
富国基金也表示,投资管理职能转授予管理人同集团的海外资管机构修订的背景主要是因为外资资管机构在香港发行的基金往往会将基金的投资管理职能转授予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机构,而其香港公司仅作为基金发行和日常运作的主体,不承担投资管理职能。该修订生效后将会进一步扩大外资资管机构符合香港互认基金注册标准的基金范围。未来,境内投资者有望接触到更多投资于境外不同地区市场的基金产品。
千亿级市场
早在 2015 年 7 月 ,内地与香港就启动了基金互认,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内地及香港基金按法定程序获得认可或许可在对方市场向公众投资者进行销售。互认机制实施近九年来,香港互认基金产品日趋丰富。
来自兴业证券数据显示,截至6月14日,共有21家基金管理人注册发行了118只香港互认基金,总规模约1315亿元。
如果将不同份额合并计算,香港互认基金41只,其中债券型基金19只,股票型基金16只,混合型基金4只,指数型基金2只。从规模来看,香港互认基金中,债券型基金规模占比约49%,股票型基金规模占比约34%,混合型基金规模占比约17%。
其中大部分香港互认基金已在内地公开销售,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披露,截至2024年4月底,香港发行的互认基金累计销售额达826.4亿元、累计净销售额约256.4亿元。
根据兴业证券研究,从管理人来看,香港互认基金的21家香港基金管理人中,包括6家国际资管机构——摩根基金、施罗德、东方汇理、汇丰投资、百达、瑞银资管,6家港资系机构——恒生投资、行健资产、东亚联丰、惠理、弘收、高腾,以及9家中资系机构——建银国际、中银香港资管、中银保诚、海通国际、博时国际、华夏基金香港、易方达香港、兴证国际、南方东英。
总体来看,外资机构在香港互认基金产品的数量和规模上均占优,管理规模占比达63%;此外,中资和港资机构管理规模平分秋色,中资占比19%、港资占比19%。
从代理人来看,目前21家香港互认基金管理人中,有10家聘请其内地关联机构作为其香港互认基金的内地代理人,如摩根基金聘请摩根基金管理(中国)、汇丰投资聘请汇丰晋信基金、东方汇理聘请农银汇理基金、施罗德聘请交银施罗德基金作为内地代理人。
此外,11家香港基金管理人聘请独立非关联的公募基金公司、或具有基金托管资格的银行提供内地代理服务。例如,蚂蚁基金代销33只、天弘基金代销11只香港互认基金。此外,中国银行、平安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等银行销售的香港互认基金均超10只。
香港互认基金今年业绩表现不错。根据Wind数据,截至6月14日,自基金成立以来,香港互认基金的加权平均年化回报为0.90%;今年以来加权平均回报为4.78%。总体来看,香港互认基金长期业绩不算太好,但今年表现不错,明显优于内地基金。
只是香港互认基金的销售情况不算火热。自开通以来,基金互认机制累计净汇出和汇入金额远未达到3000亿元的初始投资额度限制。
兴业证券认为,原因是香港互认基金合资质的基金数量较少、香港互认基金内地发行的过程中流程较为繁琐,涉及的法律合规成本、市场销售成本、信息披露和客户服务成本都较高,且销售业绩主要归于境内代销机构,在缺乏规模效应的情况下,香港基金管理人参与北上基金互认的积极性和动力不足。
不过,业内认为,内地投资人近年来对海外配置需求持续增长,北上互认基金的销售规模整体也随之增长。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香港互认基金方便了内地投资者投资海外市场,一定程度上满足一部分投资者的需求,受到希望布局海外市场的投资者的欢迎。”
杨德龙认为,有条件的基金公司希望发展和布局香港互认基金,主要是希望增加基金的客户群体和规模,但难点在于这类基金怎么在内地市场销售,得到投资者的认可,并扩大规模。
杨德龙指出,“香港互认基金的未来发展趋势向好,但是其发展和宏观环境有关,如果港股能够走出牛市,香港互认基金有一个比较好的业绩,这样的话更容易受到投资者的认可,并获得规模增长。”
摩根资产管理看好互认基金的发展前景,认为对内地投资者而言,香港互认基金与QDII产品可形成有效互补。随着规则优化,未来将鼓励海外资管机构引入更多主动型、多元资产的特色策略,进而满足内地投资者对于全球多元配置的投资需求。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