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才引智”,看淮安清江浦如何出圈?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人才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根基。从“走出去”到“请进来”,再到“引进来”“留下来”,近年来,淮安市清江浦区持续聚焦人才“引用育留”关键环节,着力构建全链条人才生态,全力营造爱才敬才的浓厚氛围,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精准匹配 夯实引才“强磁场”
日前,走进江苏东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一派繁忙的景象映入眼帘。在胶带中试车间,只见身穿防尘防静电工作服的技术人员正操作着精密设备,通过数控系统传输控制原料调配、胶水涂布等参数,生产出不同类别的电子级胶带产品。
“我们公司主要从事半导体电子级胶带研发生产,目前已成功解决了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的‘卡脖子’问题。”说到自家的拳头产品,公司总经理徐晶骥颇为自豪,在他看来,自己和清江浦是“双向奔赴”。徐晶骥将电子级胶带、半导体封装设备、集群化硅片加工等领域丰富的生产经验带到清江浦,在这里,他也找到了施展抱负的舞台。
对于青年人才的重视,清江浦写在了区委二届九次全会报告里,“围绕构建与‘创新链’相匹配的‘人才链’,探索创新人才‘引育留用’工作机制,集聚更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实现产业和人才‘双向奔赴’”。为此,清江浦聚焦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发挥国家、省、市重大人才工程牵引作用,研究出台了《关于建设高品质现代化中心城区人才高地的若干措施》等政策,建立全过程、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通过深化“千企百校”行动,成功促成校地校企签订科技人才合作协议16份、新引进全职博士4人,为清江浦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产才融合 打造育才“新高地”
申报市级以上重点人才计划130余人;建成优质生源基地2个;对接12个优质人才创业项目参与路演……一个个鲜活的数字见证了清江浦“人才链”“产业链”加速融合的具体实践。
如何让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清江浦充分利用“人随产业走”的方针政策,引导澳洋顺昌、金象传动等龙头企业组建高层次人才团队,聚力攻克行业“卡脖子”技术难题;支持正大清江、展德光电等科技型企业联合大院大所,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推动天士力帝益药业与中国药科大学、浙江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展深度合作,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人才共育、资源共享、成果共用的校企合作新模式,着力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体系,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实现理想提供最优发展平台。
除此之外,清江浦还着力强化本土人才培养,与淮阴师范学院共建校地企社会实践基地,通过开展“双百联建”活动、举办巡回招聘会、共建产业实习基地等形式,为青年人才实践锻炼、就业创业搭建舞台,实现本土高校青年人才与清江浦的共同发展。
优化服务 拓宽留才“生态圈”
“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青年人才驿站’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来自江苏海安的研究生莫茜茜,毕业于“双一流”高校华中科技大学会计专业,作为第一位入住“青年人才驿站”的青年,她笑着说,自己充分感受到了清江浦这座城市对于人才的诚意和吸引。
倾力打造的“青年人才驿站”是清江浦“惜才留才”的一个缩影。目前清江浦在相关酒店已建成3个“青年人才驿站”,接待人才入住20余人次,充分解决了就业青年安居求职的难题。
为了让人才更好地融入城市,清江浦还依托该码头打造全市首条“人才街区”,围绕天鹏锂能、益海嘉里等重点企业配备人才服务专员,积极开展“幸福满淮·安家成才”高层次人才联谊、万千游子看家乡系列活动,持续做好人才举荐、健康疗养、交友联谊等工作,构筑全方位、立体式人才服务体系,为优秀青年人才留淮创新创业营造环境、创造机遇。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