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推动枢纽流量变经济发展增量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5-01-04 11:42  阅读量:16630   

“出海口”上天 供应链“出圈” 武汉推动枢纽流量变经济发展增量

坐落于中国天元之位的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美誉,其先天区位优势不断赋予这座城市新的发展机遇与历史重任。然而,区位之利不会自动转化为发展之势,枢纽的能级与流量一定要与城市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相匹配,并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这是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的关键。

2024年,武汉牢记殷切嘱托,加速推动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在持续建强大通道、大平台、大枢纽方面频频发力。

以交通枢纽流量赋能经济发展增量——2025年,武汉凝聚共识,乘势而上!

补齐短板

延伸扩大链接空间

2024年12月14日,天河机场客流量在中部地区率先突破3000万人次,时隔9年重回中部第一。两天后,武汉阳逻港迎来这一年的第100艘次出入境船舶,创造历史。

加快推动内陆开放型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打造新时代“祖国立交桥”,武汉意愿强烈。

愿从何来?

2023年12月,市委第十四届六次全会上“三个优势转化”的新提法,让人“眼前一亮、备受鼓舞、充满干劲”。

一年来,加快把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的具体实践中,各方形成共识:主动承担起国际国内市场链接“双节点”和“双枢纽”的战略功能,必将使武汉这座城市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大跃升。

建强通道补齐短板成为当务之急。

——推动花湖国际机场与天河机场携手构建城市群、都市圈中独一无二的航空客货运双枢纽,打造服务全球国际贸易的航空货运大通道。2024年12月26日零时,湖北空管分局全面接管鄂州进近管制服务,从此,武汉天河机场与鄂州花湖机场共用“空中指挥员”。

——不断提高黄金水道能级,让黄金水道释放“黄金效益”。2024年4月,长江干线武汉至安庆段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的正式投入运行,使得万吨级船舶能够常年直达武汉。

——完善中欧班列境外通道网络,参与构建亚欧大陆物流新通道。2024年,中欧班列先后开辟了北欧、中亚等多条新线路,跨境运输线路达到57条,辐射欧亚大陆40个国家、119个城市和地区。

在建强通道的过程中,武汉积极尝试以通道黏合市场,补齐了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短板,也为本土企业出海发展提供了机遇。

过去,我省龙头企业格林美生产所需的关键原材料粗制氢氧化镍,一直采用从印尼经广州或江苏转运回湖北的运输方式,运输时间长、物流成本高,企业急盼打通一条新能源关键镍资源连通的快速路。

2024年11月30日,“印尼拉博塔港—武汉阳逻港”直航航线正式开通。这条全新的国际物流通道,将整体运输时间压减7—10天,综合物流成本也显著下降。

东风新能源汽车在北欧市场很受欢迎,但受海洋阻隔,班列无法直接抵达。中欧班列先后开通瑞典、挪威、芬兰3条新线路,为企业衔接了市场,也让这条亚欧大通道增添了“流量”。

如今,从武汉出发,沿长江黄金水道,江海直达航线直通太平洋;接丝绸之路,中欧班列直达欧洲和中亚;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机场花湖国际机场,初步构建起辐射欧洲、北美、亚洲、非洲的航线网络布局,打开空中“出海口”。

要素聚集

打造更高能级开放平台

通道建设只是第一步。通过打造更高能级的开放平台来吸引经济要素聚集,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2024年11月5日,湖北港口集团与济宁能源集团在武汉商定,将依托长江和京杭大运河黄金水道,把武汉作为煤炭、焦炭、铁矿石等资源开发的前瞻地和中转点,打造“北煤南运、南货北回”钟摆式运输。

武汉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称,依托补链强链促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武汉市已初步实现从“物流枢纽”到“枢纽经济”的关键转型。

过去,国外消费者购买中国汽车,从下单到交付一般需要3个月时间。但现在,依托长江汽车供应链平台的海外渠道,交付时间可以缩短15天至25天。

近年来,长江汽车、湖北国控等重点供应链平台在武汉聚焦发力,链接全球资源。

以九州医药供应链为例,这个省级医药供应链平台目前已吸引全国3.5万多家医药产业上下游企业“入链”,物流覆盖全国96%的地区,交易额突破100亿元。作为国内覆盖面最广的医药物流服务商,九州医药供应链现已实现全国90%以上一、二线核心城市次日达物流服务。

平台经济下,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流动。以汉口北国家级电子商务基地为依托,我省纺织服装“大脑”华纺链这一线上交易平台,已经具备辐射全国的能力。华纺链围绕“原料+面料+成衣”等业务场景,为纺织服装产业上下游企业提供智慧生产、智能交易、供应链融资等综合服务。截至目前,上链企业超过1万家,使用咨询业务企业超过10万家,总体交易规模超过100亿元。

2024年,一批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前置仓、中转仓在武汉规划设置。根据长江新丝路国际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与澳大利亚上市企业澳卖客集团的协议,今后,澳卖客集团将把长江新丝路国际物流集团在武汉的物流产业园作为澳大利亚、新西兰产品在中国的集散点。双方共同开发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农牧产品、快消品、冷冻商品及大宗资源性商品的供应链业务,3年贸易额不少于3亿澳元。

高效顺畅的供应链体系,可有效串联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精准对接供需两端。眼下,武汉正探索以供应链体系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要素资源整合创新和配置能力。

主动布局

系统提升开放枢纽功能

2024年8月,国家邮政局等九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国家邮政快递枢纽布局建设的指导意见》。武汉、鄂州被列入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承载城市布局名单。

2024年10月,武汉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入选2024年国家建设名单。至此,武汉提出建设“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已获批4个,包括港口型、陆港型、武汉—鄂州空港型和商贸服务型。

“榜上有名”的武汉,在加速构建和完善国家物流枢纽体系方面,迈出坚实步伐。

阳逻港的疏港铁路专用线,实现了港区码头和江北铁路的无缝衔接。2024年12月16日,在阳逻国际港CSP武汉码头,凭借着铁水联运优势,来自广州、上海等地的3000万元物资从水路汇聚于此,在通过疏港铁路专用线,以中亚班列的方式前往新疆精河,再发往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

武汉中远海运港口码头有限公司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张翼说,比如成都至上海,铁水联运较单纯铁路运输每标准箱节约成本超1200元,较单纯水路运输模式节约时间10天以上。

现今的武汉,多式联运换装1小时完成率已达100%,标准化运载单元使用率也超过了80%。

枢纽功能的提升,产生了强大的辐射力带动力。

2024年8月7日,一批来自义乌的百货小商品经中欧班列前往德国杜伊斯堡;8月9日,一批来自广州的家具经中欧班列前往西班牙马德里。

武汉铁路物流中心舵落口营业部副经理付渊说,由于运输成本低、运输时效快、流程环节简化,中欧班列吸引了越来越多来自珠三角、长三角的货物也选择从武汉“出海”。

2021年7月,全国碳市场上线,“中碳登”落户武汉。其不仅是全国碳市场体系建设的核心和基础,也是全国碳资产的大数据中枢。

长江之畔,屹立着武汉最大的火电厂——华能阳逻电厂。在刚踏入碳市场时,华能阳逻电厂曾斥资数百万元购买碳配额。

经济压力倒逼着企业减排。在第二个履约周期内,华能阳逻电厂成功将剩余的39.4万吨碳配额全部售出,售价约为71元/吨。

目前,“中碳登”累计发放碳配额达到240亿吨,累计资金清算突破650亿元。但必须看到,发电行业仍是目前唯一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行业,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造纸、航空等均未纳入。

对照系统提升开放枢纽功能的要求,武汉需实现交通枢纽,科技枢纽、产业枢纽、文化枢纽、生态枢纽等能级的协同跃升,这些都需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创新“打法”。

以枢纽流量赋能经济发展增量,武汉任重道远。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