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年人“老有所依”咸阳用真情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让老年人“老有所依”,咸阳用真情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适老化改造工作是关爱老年人,让老年人“老有所依”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全市民政系统为民谋福利的真实写照。
2024年,咸阳市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全力保基本、兜底线、促发展,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以民政工作成效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兜牢民生底线 织密基本保障
“感谢民政局的工作人员,让我在这里安了家,还给我发了救助金……”近日,70岁的湖北籍老人王国河说。
2024年7月,礼泉县民政局救助站在叱干镇堡元村巡查时发现,一位外省口音的老人住在该村一孔闲置的窑洞中,存在安全隐患。经询问,老人叫王国河,湖北省郧西县人,不愿返回家乡。救助站本着“自愿救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协调镇、村将其安置到村小学居住,解决了老人的居住问题。
这是咸阳市“兜牢底线”,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的一个缩影。
咸阳扎实开展“爱心民政·情暖民生”主题活动,走访慰问困难群众83911户,解决实际困难1398个,发放慰问资金616万元。2024年国庆节前夕,向低保、特困人员、孤困儿童等群体,按每人1000元标准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金2120.2万元,受益困难群众2.12万人,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
积极开展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提升行动,为全市4902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确定了委托照料人,做到“平时有人照应、生病有人看护”。
优化服务保权益,深化残疾人两项补贴“跨省通办”“全程网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从60元/人/月提高到100元/人/月,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省市补助资金1.03亿元,惠及8.9万名残疾人。
推进“精康融合行动”,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服务设施县区覆盖率达到84.6%。发放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监护补贴678.56万元,使2555名患者得到妥善照护。
开展“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救助流浪乞讨人员864人次,成功寻亲20人。举行“6·19救助开放日”活动,召开全市救助管理工作培训会,提升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保障水平。
把西安—咸阳一体化作为最大开放、最实改革,拟定《推进西安—咸阳社会救助一体化工作方案》,全市6项民政保障标准已与西安对标,主城区低保、特困供养标准实现城乡统筹并和西安对标,让困难群众享受了西安—咸阳一体化带来的红利。
紧盯14类民政服务对象,完善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坚持“扩围”与“提标”一体抓,全面推广上门办、及时办、快速办、异地办、帮忙办、简化程序办“六办共助”,推动“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兜住、兜准、兜牢民生保障底线。2024年,全市累计发放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8.7亿元,保障了13.2万名低保、特困人员基本生活。
……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24年,我市不断健全完善基本民生保障制度,着力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以一件件民生实事回应群众急难愁盼。
关注“一老一小” 守护“朝夕美好”
2024年10月8日11时许,秦都区人民路街道纺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营养餐厅内,饭菜的香味扑鼻而来,鱼香肉丝、红烧豆腐、西红柿炒蛋、海带豆腐汤陆续摆上打菜台,十几名老人有序排队领餐,大家围坐在餐桌前,拉着家常,享受着午间的宁静时光。
“这里的菜品丰富,咸淡适宜,价格也便宜,适合老年人的口味。”86岁的独居老人刘爱芳说,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解决了独居老人吃饭难问题。
小食堂折射出的是大民生。日间照料中心不但解决老年人最关心的午餐问题,还设置了娱乐室、理疗保健室、图书阅览室、休息室、餐厅等,为老年人提供了娱乐、康复理疗等日间照料服务,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的生活需求,进一步为群众幸福“加码”。
“有了日间照料中心,不仅能和老姐妹们一起拉拉家常,还能做做理疗、锻炼身体。我们心情变好了,儿女们也省心、放心多了。”家住玉泉小区的白凤琴乐呵呵地说。
2024年
咸阳紧扣“关爱服务”
全力做好“一老一小”帮扶
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让儿童健康成长
咸阳着眼建立县、镇、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的养老服务格局,出台了《咸阳市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咸阳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从物质帮助、照护服务、关爱保障、政策扶持4个方面,列出27项服务项目,为老年人提供清单化、项目化服务。
办好助老暖心事,投入2449万元完成民生实事,2024年10月建成25个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1月完成2245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争取中省资金963万元,对159个老年助餐点进行补助。
下拨299.2万元,为2266名城乡低保家庭、60周岁及以上重度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落实每人每月200元养老服务补贴,为1.13万名特困留守老人实施上门探访关爱服务。全年发放高龄补贴3.73亿元,惠及70岁以上老人47.9万人;办理老年优待证28605个;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累计参保4.76万人,承保保费252.37万元。
积极开展“银龄行动”,推动基层老年协会建设,强化老龄化国情教育,老有所为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举办全市养老院院长培训班,培训养老院院长、养老机构负责人80余人,提升养老机构服务管理水平。评选“咸阳市最美养老护理员”10名,增强了养老护理员职业荣誉感。
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建设“不老帮”智慧养老产品平台,销售、租赁养老辅具、推广健康产品150多种。培育三星级以上养老机构26个,打造渭城“不老帮”智慧养老、武功“后稷”旅居养老、礼泉“永康”健康养老等养老品牌,咸阳城投医养中心升级为全省四星级养老机构。
关爱儿童护成长方面,会同教育、妇联等14个部门下发《咸阳市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全市共摸排流动留守儿童3.68万名,实行“一人一档”、动态管理,开展常态化关爱。
加快全市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工作,建成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125个。举办全市基层儿童福利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队伍能力提升培训班,培训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280名。
举办2024年福彩公益金资助困难家庭大学新生发放仪式,开展咸泰对口帮扶助学助困活动,发放省市福彩公益金220.5万元、社会捐赠资金40万元,资助困难学子521名。举行“润心伴成长·同心护未来”系列活动15场次,举办“爱心常相伴·童心再飞扬”儿童文艺汇演,营造关爱孤困儿童良好氛围。
……
聚焦“一老一小”,我市抓实办成了一批百姓可感可及的暖心实事,努力把“朝夕愿景”变成“幸福实景”,让老年人和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可感可触。
完善基础设施 夯实为民服务基础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根基。
2024年
咸阳积极谋项目、建项目
全力补齐民政事业短板
夯实民政事业基层基础
精心谋划储项目,召开全市民政系统争项目争资金部署会,先后3次邀请市发改委举办全市民政系统项目超长期国债申报和项目策划包装培训会,聚焦“两新”“两重”“三大工程”,精心策划包装一批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涉及民政领域基础设施补短板、殡葬设施补空白项目,2025年谋划养老、殡葬等民政重点项目29个,计划投资26.98亿元,为促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蓄积后劲。
加大力度建项目。市政府先后召开全市殡葬基础设施“补空白”推进会、市儿童福利院项目建设专题会、全市民政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现场观摩推进会、市城市公益性公墓项目建设专题会,加强项目建设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建立“五个一”包抓机制。市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市生命文化公园开工建设,市儿童福利院等市本级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全市建成民政“十二个一”项目94个,在建项目12个,规划建设项目26个。
同时,咸阳不断增强慈善公信力,全面落实新修订《慈善法》,部署开展全市慈善组织管理漏洞和风险隐患全面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紧盯全市各级民政部门登记的18个慈善组织等重点对象,围绕慈善组织内部治理、机构设置、慈善项目、公开募捐、善款使用等5个方面查找管理漏洞和风险隐患,促进全市慈善事业规范有序发展,打造“阳光慈善”。全市募捐款物3800.23万元,在扶危助困、防汛救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2025年,咸阳市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民政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赋能加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