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里的“幕后英雄”
韩丽春在监测患者状态。
面对一台手术,大部分人会把目光聚焦在外科医生身上。其实,每台手术安全平稳完成的背后,都离不开这样一个群体——麻醉医生。他们总是提前到达手术间,最后一个离开,为手术全程“保驾护航”。
西安大兴医院劳动北路院区麻醉手术一科主任医师韩丽春便是他们中的一员。
她曾入选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2024年12月月度人物。
危重患者的“守护神”
对于平时很少“露脸”的麻醉医生,不少人认为他们的工作只是“打一针”,而业内人士常说:“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麻醉医生是手术台上真正的‘幕后英雄’。”
“患者康复就是对麻醉医生最好的回报。”3月31日,韩丽春说,自己毕业后就从事麻醉工作,深刻认识到麻醉学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2023年3月17日的一台剖宫产手术让韩丽春至今难以忘怀。一位30岁的三胎妈妈,由于前两胎是剖宫产,此次分娩时又遇到前置胎盘,只能施行剖宫产。
孩子出生后,产妇突发心跳呼吸骤停,意识丧失。韩丽春立刻给患者做心肺复苏,为后续抢救争取到宝贵时间。经超声检查后,产妇被诊断为羊水栓塞。这是产科最凶险的急重症,发生率非常小,致死率超80%。
紧急关头,韩丽春冷静地快速研判病情,给予产妇输血、补液,抗休克、抗过敏、低温脑保护等措施。在多名医生的共同努力下,产妇成功获救。
“麻醉关系病人的安全,任何一个细节处理不当,一两分钟内就可能危及生命。”韩丽春说。类似这样的急危重手术,韩丽春每年都要保障数百台。大血管夹层手术、重症产科手术、自体肾移植手术、自体小肠移植手术,以及重大创伤、失血性休克、脓毒性休克伴高龄合并多种严重慢性疾病等的麻醉抢救现场,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啃硬骨头的“专业户”
“麻醉医生担负着保障患者手术期生命安全的重任,术前、术中、术后的每个环节都会参与其中。”韩丽春说。
韩丽春从事麻醉工作20余年,始终保持着对工作的热爱和高度的责任心,独立完成了大量抢救和复杂重大手术麻醉管理工作。医院里最复杂手术的麻醉往往由她负责。她是同事眼中敢啃硬骨头的“专业户”。
从出生仅7天的婴儿,到101岁的老人,不同年龄段的患者都曾在韩丽春的守护下顺利完成手术。对待婴儿,她格外小心谨慎,从麻醉药物的选择到剂量的精准把控,都反复考量,确保伤害最小、麻醉效果最佳。对于老年患者,尤其是心肺脑功能异常的患者,她耐心评估病情,制定个性化麻醉方案,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安慰和鼓励。
医院曾接到一场高难度的心脏搭桥手术。患者年事已高,且伴有多种基础疾病,手术风险极高。麻醉管理稍有差池,患者便可能面临生命危险。韩丽春提前研究患者病情,为其制定了个性化麻醉方案。手术过程中,她紧盯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监测数据,根据手术进展精准调整麻醉深度和药物剂量。长时间的精神高度集中,汗水湿透了手术服,但她的目光始终坚定,双手始终稳定。最终,手术顺利完成,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成功闯过了麻醉这一关。
麻醉过程中,韩丽春能够沉着应对各种并发症和疑难危重状况,如心脏骤停、术中低血容量性休克、术中气道梗阻等,是能“始终保持冷静”的麻醉专家。
抗疫前线的“铁娘子”
从医期间,面对每一次选择,韩丽春只有一个理由:“我想去更需要我的地方,创造更大的价值。”
2020年2月,韩丽春担任陕西省第二批援武汉医疗队医疗副组长,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奋战了65个昼夜。在她和队友的共同努力下,104名患者治愈或症状转轻出院,实现了病区患者“清零”、医务人员“零感染”。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韩丽春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2022年初,西安市出现疫情,韩丽春再次主动请战,带领西安大兴医院第二批医疗队赴定点医院投入救治工作。他们坚守34天,圆满完成了救治任务。
2022年12月,西安大兴医院危重患者超过400人,处于峰值。韩丽春将全科人员分成三组,一组保障普通患者的手术麻醉正常进行,一组全力保障胸痛、卒中、严重创伤、孕产妇、婴幼儿等急诊患者的救治,一组协助重症医学科救治危重患者,为医院完成救治任务作出积极贡献。
在医学的道路上,韩丽春坚持学习,积极参加各类学术研讨会和培训课程,了解最新的麻醉技术和理念。她深知,医学发展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一如既往地做好本职工作,为患者解除病痛,因为我的身份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医生。”韩丽春说。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