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竹镇点绿成金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5-09-04 20:59  阅读量:17672   

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通过品牌引领、产业融合、生态价值转化等创新实践,探索出一条“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特色路径。

从精品民宿集群的崛起,到雨花茶产业链的升级,再到“多彩竹镇”区域公用品牌的辐射效应,竹镇镇以生态产业化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果显著,成为长三角地区生态价值实现的标杆样本。

品牌赋能:从“单打独斗”到“全域共赢”

以“多彩竹镇”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竹镇镇充分整合镇域内分散的农业资源,实现从单一产品到全产业链的升级。

作为江苏省首个镇级区域公用品牌,“多彩竹镇”自2018年发布以来,已授权19家农业经营主体,授牌涉及24个单品,全镇授牌主体产品已获得绿色证书的有41家128个、有机认证3家5个、地标认证1个、非遗2家2个、名特优小作坊2个。

通过统一质量标准、搭建溯源系统、强化市场推广,品牌效益逐年攀升。镇属国企竹镇即食果蔬分公司的运营数据显示,品牌经济效益从2021年的40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160万元,带动全镇农业主体累计增收近千万元。

“我们拓展了线上销售渠道,除原有公众号外,新增微店号,并与竹墩社区合作社在多个线上平台开设店铺。同时积极开拓线下市场,产品已进入机关食堂、宾馆酒店、高校及社群团体等场所。”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品牌建设还推动了产业标准化与多元化。例如,大泉雨花茶依托火山土壤和优质水源,通过生态种植和精深加工,连续两年斩获南京雨花茶评比金奖,并获得中国茶叶学会四星级品质认证,成为区域生态农业的“金名片”。

产业融合:激活生态资源的“乘数效应”

竹镇镇将生态优势与文旅、农业深度融合,打造“民宿+”“茶旅+”等新业态。

其中,以“大泉人家”为代表的精品民宿集群,依托大泉湖和止马岭国家级森林公园的生态禀赋,通过“生态为本、产业联动”模式,整合农事体验、红色文化、康养休闲等资源,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业态。据统计,核心区参与民宿及相关产业的农户户均年增收超5万元。

此外,大泉雨花茶基地通过建设茶文化体验馆、研学基地,推出“采茶制茶-地质探秘-湖滨休闲”主题线路,实现从种植加工到文旅体验的价值跃升。如今,1540亩茶园不仅产出高品质茶叶,更成为吸引城市客群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科技“点金”提升茶叶品质,文旅“赋能”打造特色体验,电商“搭桥”拓宽销售渠道,竹镇镇走出了一条“茶旅融合、绿色生金”的乡村振兴新路子,为生态优势地区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板。

机制创新: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竹镇路径”

竹镇镇抢抓机遇,继宜兴等地成功实践后,率先启动六合区大泉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项目,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该项目也成为南京市第一例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项目。

据悉,大泉小流域位于竹镇镇西南部,小流域面积24.78kmsup2;,约占竹镇镇总面积的11.74%。根据2024年动态监测成果,截至目前大泉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0.42kmsup2;,水土流失强度均为轻度。近年来,大泉小流域已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水利风景区修复、封育抚育、高标准农田建设、面源污染防治等工程,累计投资达1.41亿元,并于2023年被评为省级生态清洁小流域。

项目启动后,这片24平方公里的生态宝地,正迎来“华丽转身”!碧波荡漾的大泉湖、郁郁葱葱的止马岭、茶香四溢的千亩茶园……这些沉睡的生态资源将被“唤醒”。

通过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大泉民宿经营权、茶文化文旅经营权、水库经营权等优质资源将实现市场化运作。目前,相关经营权转让公告已在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重磅发布,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转让的生态产品经营权“含金量”十足:包括300亩生态茶园、民宿二期组团,以及风景如画的大泉水库经营权。这一创新实践,不仅盘活了闲置生态资产,更开辟了乡村振兴的新赛道。

从品牌打造到产业融合,从资源整合到机制突破,竹镇镇以生态产业化为主线,构建了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