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近八年老债基谢幕公募基金“新陈代谢”进入常态化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3-10-24 15:20  阅读量:11663   

民生加银鑫安纯债、博时安誉18个月、招商臻选平衡、交银中债1-5年政策性金融债等多只基金近日进入终止运作状态。其中,不乏成立近8年的老债基。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0月22日,今年以来,已有超过210只基金清盘,其中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合计清盘数量创近五年新高。

成立近八年老债基谢幕公募基金“新陈代谢”进入常态化

业内人士认为,在当前公募基金数量超万只的背景下,清盘更多是基金优胜劣汰的表现,或成为行业常态化现象。由于市场行情的变化以及公司投研资源的有限性,公司需要适当通过清盘更好地集中投研。但是,对于清盘加速的现象,公司也需要提高警惕,通过引入多元化投资者,分散集中度,避免产品资源的浪费。

清盘有迹可循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0日,上周共有多只产品宣告清盘。其中,成立时间最长的博时安誉18个月已运作近8年。公告显示,截至10月17日,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五千万元,触发《基金合同》中约定的基金终止条款。

回顾博时安誉18个月的运作过往可以发现,这只老债基的清盘其实有迹可循。该基金最早成立于2015年,发行25.95亿份,有效认购总户数达7748户。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持有份额几乎各占一半。

作为一只定期开放类产品,该基金在近8年时间里共经历5次开放期,在每一个开放期,基金都遇到净赎回,多次赎回叠加,致使其最终谢幕。

尤其是第一个封闭期结束后,该基金便遭遇大幅赎回。2017年中报显示,开放后仅五天时间,基金便被净赎回超过23亿份,超过5000名投资者离场,机构大幅度撤退,其中有一家机构赎回超3亿份,个人投资者份额占比升至80%以上。

根据2017年年报,基金最终份额为2.49亿份,机构和个人所持份额再度持平,但机构投资者持有的1.36亿份额中,有1.2亿份仅为一家机构持有。基金首个开放期结束于2017年7月5日,在最后几天的开放期内,机构持仓出现较大腾挪,公司通过拉来新机构得以平衡投资者结构,并将机构份额维持在1亿元以上。

机构偏好更迭或是清盘主因

可是,为何第一个开放期就被大额赎回?是业绩表现不佳吗?

据Wind数据统计,首个封闭期内,该基金涨幅约为2.37%,实现正收益,不过并未跑赢业绩基准。基金净值曾于2016年下半年持续创新高,累计净值最高涨幅超过6%,并多次分红。但2016年底后,净值快速回调,基金也在2017年1月分红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未再分红。从这一角度看,业绩的回调和分红的暂停或是当时许多投资者赎回的原因之一。另外,亦不排除机构有其他资金用途而赎回。

某公募基金人士表示,定开类产品就是容易遇到这样的问题,因为每个开放申赎期,市场可能处于不同阶段,很难预知。

第二个开放期,该基金再度被净赎回,但投资人结构发生较大逆转。根据2019年中报,机构所持份额占比已超过80%。此前持有1.2亿份的机构全部赎回,换为另外一家机构申购1.52亿份,也成为仅有的1名机构投资者。随后,该机构一直持有,个人投资者份额则一路减少至2023年年中的1156.59万份。最近一个开放期结束后,该机构离场,这也使得基金最终清盘。

持有已超过4年时间,为何最终选择离场?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这可能是因为当前机构客户投资偏好有所变化。中途可以随时进场,滚动赎回的持有期产品更受偏爱,而18个月定开产品封闭时间过长,加上只能定期申赎,灵活性有所欠缺。从相关数据来看,今年确实也有多只定开产品被清盘。

清盘基金数量创新高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0月22日,今年以来,全市场清盘基金已超过210只。其中,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合计清盘数量超过160只,为近五年新高。

多家公募基金公司旗下均有清盘产品,部分公募基金公司甚至出现由于基金清盘而导致基金经理无基可管的状态。

为何今年权益类基金清盘加速?清盘原因都有哪些?基金公司如何看待清盘?

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对于基金清盘,常见原因有主要机构客户离场、基金押注的赛道不适应行情、同类型基金数量过多、基金策略表现减弱等等。以此前热门的打新策略为例,不少产品都在近年走向了清盘。

不过,他们表示,基金清盘更多其实是基金行业内新陈代谢的正常表现,毕竟现在存量公募基金数量已超万只,相较于这一体量而言,200余只清盘基金其实并不算多。

有大型公募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公司目前的态度恰恰是希望能够进行一些优胜劣汰,毕竟“产品太多了,产品类型也太多了”,在繁多的产品面前,投研资源是很有限的,因此更希望集中到一些优势产品、有特色的产品上重点发力,清盘其实更像是常态化的动作。

不过,对于中小公募机构而言,在基金产品本身数量不多,申请新产品耗费成本较大的背景下,面对清盘,多数机构会选择尽力保盘。但是,部分中小公募基金公司也表示,对于机构定制产品来说,一旦遭遇撤资,基金规模就很难再做大,保盘难度也比较大。“有时候不得不另辟蹊径,采取激进的投资策略来吸引新的投资者。”一位基金人士表示。

对于这一情况,有业内人士建议,在基金募集初期和运作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保持投资者的分散度,如覆盖大中小规模机构,不同地域机构,不同子领域机构等等,以避免单一客户的赎回给基金正常运作带来较大影响。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