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吊白叶的功效与作用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化湿通络。治燥咳,痢疾,风湿疼痛,跌打损伤,疮疡疥癣。 ①《贵卅民间药物》:治癣。 ②《广西药植名录》:治皮肤干燥及发痒。 ...
2023-10-08 14:00 -
猪笼草的功效与作用
功能主治 润肺止咳;清热利湿排石;解毒消肿。主肺燥咳血;感冒咳嗽;百日咳;黄疸;痢疾;尿路结石;亦可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高血压病;糖尿病;疮疡痈肿。 ...
2023-10-08 12:38 -
红酒泡洋葱的功效与作用
红酒泡洋葱的功效: 对膝盖疼痛、白内障、老人痴呆的效果相当惊人,日本非常流行。红葡萄酒泡洋葱是一种很好的保健良方,经我实践证明,可以治疗多种常见病,比如...
2023-10-08 11:31 -
向日葵子的功效与作用
药理作用 1.降血脂作用:种子的总磷脂部分对动物的急性高脂血症及慢性的高胆甾醇血症有预防作用,治疗作用不显着。空腹的健康人口服粗制的向日葵油,血中游离脂...
2023-10-08 11:28 -
兰花参的功效与作用
益气健脾;止咳祛痰;止血。主虚损劳伤;自汗;盗汗;小儿疳积;妇女白带;感冒;咳嗽;衄血;疟疾;瘰疬 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外用:适...
2023-10-08 11:21 -
中国烹饪协会:“双节”期间全国餐饮消费繁
中秋遇上国庆,“双节”黄金周期间全国餐饮消费繁荣活跃。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假期前七天,全国重点监测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9%。 据中国烹饪协会开展...
2023-10-08 10:41 -
合萌根的功效与作用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消积,解毒。主血淋,泄泻,痢疾,疳积,目昏,牙痛,疮疖。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
2023-10-08 08:34 -
鸽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鸽子,又名白凤,亦称家鸽、鹁鸽,为鸟属、鸠鸽科孵卵纲脊椎动物。鸽子的祖先是野生原鸽。鸽子的营养价值极高,既是名贵的美味佳肴,又是高级滋补佳品。鸽肉为高蛋白、低脂...
2023-10-08 08:32 -
活血化瘀药之虻虫
虻虫味苦,性微寒。有毒,属活血化瘀药。有破血逐瘀、消症通经作用。常与水蛭同用。例如:腹中有瘀血积块,月经闭止不来者,可用本晶配水蛭、桃仁、红花、川芎、三棱、莪术...
2023-10-08 08:19 -
中药桑枝详细介绍
桑枝味苦,性平。有祛风除湿、利关节的作用。对风湿引起的肩臂膝足疼痛,全身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等症,可配片姜黄、防己、海桐皮、络石藤、豨莶草、独活、桑寄生、续断、牛...
2023-10-08 05:59 -
白附子与附子勿混淆
白附子与附子是不同科属的药品,其性味与功效亦不相同,不可相互混淆。《本朝纲目》云:“白附子乃阳明经药,与附子相似,故得此名,实非附子也。” 科属与形态 ...
2023-10-08 05:17 -
补益药之杜仲
杜仲味甘、微辛,性温,属补益药。是常用的补肝肾、强筋骨、益腰膝的药物,并有安胎的作用。肾主腰膝,肝主筋,肾主骨。如因肝肾虚弱而致腰痛,膝腿无力者,可用杜仲补旰肾...
2023-10-08 03:03 -
活血化瘀药之泽兰
泽兰味苦、甘、辛,性微温,属活血化瘀药范畴。主要作用是行血,利水。补而不滞,行而不峻,性质和平。常用于月经不调、产后腹痛水肿等情况,下面就向大家做详细介绍。 ...
2023-10-08 02:27 -
莲的全身都是宝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莲的全身可都是宝。 荷叶具有利湿解暑之功,大名鼎鼎的清震汤即由荷叶、苍术、升麻组成,主治雷头风,症见头面疙瘩肿痛,憎寒壮热,状如伤寒等...
2023-10-08 01:17 -
赤瓟的功效与作用
功能主治 理气;活血;祛痰;利湿。主反胃吐酸;肺痨咳血;黄疸;痢疾;胸胁疼痛;跌打扭伤;筋骨疼痛;闭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研...
2023-10-08 00:08 -
川贝的功效与作用
川贝食用禁忌 1、服用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2、脾胃虚寒及寒痰、湿痰者不宜慎服。 3、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
2023-10-07 23:34 -
芍药以根供药用须分赤与白
芍药是芍药科芍药属的著名草本花卉。芍药入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生中岳川谷”,以根供药用。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芍药今出白山、蒋山、茅山最好,白而长大,余处亦...
2023-10-07 22:54 -
麻蕡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镇痛;定惊安神。主痛风;痹证;癫狂;失眠;咳喘。 内服:煎汤,0.3-0.6g。外用:适量,捣敷。 1.《药物图考》:麻蕡有毒,臭气甚浓,人口嚼...
2023-10-07 21:05 -
利小便清湿热的地肤子
地肤子又名地葵、地麦,为藜科植物地肤的果实,每年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晒干,打下果实,除净枝、叶等杂质即可入药。其性寒,味甘苦,入肾、膀胱经。 地肤子...
2023-10-07 20:46